在深圳南山的办公楼里,有个年轻人,穿着那件洗得都发白的格子衬衫,他正盯着屏幕上的电路图,眉头紧蹙。
桌上的外卖盒还懒得打理,旁边还堆着一半空的功能饮料箱——这就是王永锟的日子。
谁都没想到,这个来自山东农村、靠助学贷款把大学念完的90后,几年之后竟带着一帮人帮雷军搞定了小米快充技术上的一个大难题。
他的经历里没有那种逆袭爽文里常见的狗血剧情,只有一股技术宅的坚持不懈、寒门孩子的坚韧不拔,以及在大企业环伺的环境中精准找到的突破口。
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技术狂人
山东郓城的一个小村落,土路边上都是矮矮的砖房。
王永锟小时候玩耍的玩具,就是那些捡来的旧收音机零件。
上了初中的时候,他花了三个月的零花钱,淘来个二手万用表。夜里对着电路图研究到醒不了,床头墙壁都被烙铁烫出几个黑印。
父母在县城打零工,家里的钱得分成几份来用。高中住校的时候,他舍不得买新草稿纸,就用背面写满作业的本子来算物理题。
班主任看到他常在教室最后一排玩那些旧手机,也没责怪他,反而把办公室里不用的电脑版给他拆开——那台装着Windows XP系统的老旧电脑,变成了他学习编程的启蒙老师。
2012年考上西安邮电大学,学费靠助学贷款,生活费都是周末发传单攒下来的。
别人都在宿舍里玩游戏的时候,他却在实验室里泡着,跟着老师一起搞通信设备的测试。
有次调试个信号模块,他在实验室里连续呆了三天,醒来的时候嘴角起了一圈烧焦的泡,还攥着一根焊锡丝。
快毕业那会儿,他带着自己搞的低功耗传感器项目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,结果拿了个二等奖——这还是他用技术第一次被人认可。
创业就得从“地下室”起步,走一步算一步。
2017年,王永锟和两个伙伴在深圳租了一间地下室,成立了迦南科技。
因为没钱租正规的办公地点,他们就用地下室,当时那地方潮得能拧出水来,夏天还得靠一台二手空调打凉。
他们的第一个项目是搞智能手环的电源控制模块,跑遍华强北的电子市场,把零件价格压到最低。
有次给客户送样品,为了省打车的钱,三个人轮流拎着样品箱挤公交。
一到客户那儿,衣服都湿透了汗,样品箱的角落还磨破了手。
客户看着他们递来的模块,测试完之后直说“比大厂的方案省了30%的功耗”,立马就签了个小批量订单。
那天晚上,他们买了三瓶冰啤酒,在地下室的地板上碰了碰杯,啤酒泡沫溅到电路板上,赶紧用纸巾擦干——那是他们全部的家当。
刚开始的时候,最头疼的还是供应链这块。
有个电容供应商觉得他们的订单不够大,故意拖延交货时间。王永锟带着样品,一直守着对方工厂门口,从早到晚等了个通宵,终于见到了老板。
他没啰嗦什么废话,直接拿出测试报告:“这个电容在高温条件下的表现,我们做了500次循环测试,数据都在这儿。”
老板看了这份挺认真负责的资料,心里挺感动,不仅准时把货送到,还把价格降了5个百分点。
盯紧了这个“快充”的硬核难题
到了2018年,智能手机都在角逐快充技术,可惜不少方案都有个毛病:充到80%的时候会自动放慢脚步,要把一块4000mAh的电池充满,得花上一两个小时。
王永锟在拆解了十几款手机之后找到问题所在——就是电池保护板上的芯片不行,老旧的芯片没法准确把控大电流情况下的温度。
他带领团队拼命往这个难题上钻,毫不犹豫。
实验室里的白板上满是公式,黑板擦也用坏了十几块。
为了验证一种温度补偿的算法,有次他们连续盯着示波器整整72个小时,记录了超过两千组数据呢。
助理工程师累到趴在桌子上打起瞌睡,王永锟就拿冷水给脸洗洗,继续折腾,持续到了第63天,示波器上出现一条平滑的电流曲线——在80%之后的充电速度,比之前快了整整40%。
这个突破没立刻转化成订单。
那些大厂还觉得自己像小公司一样,感觉不怎么靠谱。
王永锟带着测试样机跑了20多家手机厂商,演示的时候特意把手机充到85%,然后现场继续充电,“你瞅,现在还是20W,没降速”。
有一次在OPPO的会议室里,技术总监不停地插拔充电线,看了半个多小时的数据,最后问:“你们的方案,敢不敢接受我们的极限测试?”
竟然碰上了小米,真是出乎意料。
2019年深圳电子展上,王永锟的展位在角落,只摆着一张折叠桌和几块电路板而已。
小米的供应链主管原本是来参观大型工厂的,走着走着,却被他们展板上的“全时段满速快充”给吸引了。
负责人拿起样机试了一下,看到充到95%的时候还在保持30W的功率,不禁皱了皱眉头:“这样不会对电池寿命有影响吧?”
王永锟递上一份报告说:“咱们经过1000次充放电循环,容量还能保持89%,比行业的标准高出了7个百分点。”
他指着电路板上的那个小芯片说:“这儿装了个温度传感器,每10毫秒就测一次,过热了会自动调节功率,既迅速又安全。”
三天之后,小米团队去到了迦南科技进行实地考察。
看到他们还在那个潮湿的地下室里工作,有人低声嘀咕:“这也太简陋了吧。”
王永锟一启动电脑,就把从芯片设计到算法优化的全过程都显示出来,还包括那67次碰壁的测试数据,这一幕一下子就让现场安静了下来,没有人再敢说话。
走之前,负责人轻拍了拍他的肩膀,说:“下个月,去小米总部对接一下。”
一开始合作挺不顺畅的。
小米的工程师提出,要把方案的体积缩减20%,还得適配各种品牌的电池。
王永锟带着团队连续两星期没回家,搞得紧锣密鼓地重新安排PCB板的布局,把元件之间的距离压到0.8毫米。
到交付那天,他手里提着样品箱,迈入小米园区,阳光洒在身上,忽然觉得地下室的湿气像还黏在衣服上似的。
可不只是帮个大忙那么简单。
在2020年,小米10至尊纪念版搭载迦南方案亮相,配备4500mAh的电池,12分钟就能充满,那个时候可算是行业里的佼佼者了。
在发布会上,雷军专门提到:“这项技术的突破得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。”
那天,王永锟的手机里满是祝贺的消息,他打电话回家,爸爸在那头一直问“是不是上电视了”,妈妈则叮嘱他“别太累了”。
不过,他可没有就此打住。
在2022年,这个团队研制出了“双泵并联”的快充技术,充电功率提升到210W,五分钟左右就能把电池充满。
这项技术不仅在小米的机型上用了,还授权给了realme、iQOO这些品牌。
现如今的迦南科技,早就搬出地下室,在南山科技园拥有了一整层办公室,员工数从3人扩展到120人,其中有六成是从事研发的。
办公室的展示柜里,陈列着从第一块手工焊接的电路板到最新的芯片样品,旁边还放着那台用了多年的二手万用表。
一位新来的朋友问起创业的诀窍,王永锟指了指展示柜底部的一张照片——那是2017年三个人在地下室拍的合影,墙上还能隐约看到一些发霉的斑点。
照片底下留了句话:“走得难的路,通常都是上坡的。”
从山东农村那台老式收音机,到小米发布会上的聚光灯,王永锟的经历里,没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好运,只是一份对技术的痴迷和对现实的坚守。
他用行动证明了,出身贫寒并不代表束缚,小规模企业也完全有能力攻克难关。
靠谱的配资平台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